“一代材料↟☁·,一代裝備”↟☁·,新材料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領域✘╃·₪。針對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在二十大期間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建材打造“國之大材”↟☁·,突破產業化瓶頸↟☁·,自主創新量產的特種水泥◕││☁╃、先進複合材料◕││☁╃、玻璃新材料◕││☁╃、高效能陶瓷等新材料鼎力支援了大型水電站◕││☁╃、載人航天◕││☁╃、中國空間站◕││☁╃、火星探測◕││☁╃、探月工程等“大國重器”建設✘╃·₪。
周育先表示↟☁·,未來↟☁·,中國建材將持續加大科研創新投入↟☁·,積極推動新材料的研發◕││☁╃、應用和全球佈局✘╃·₪。
改革重組點燃創新引擎
2016年↟☁·,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合併重組↟☁·,中國建材集團正式成立✘╃·₪。周育先表示↟☁·,6年來↟☁·,中國建材集團實現了優勢互補和疊加效應↟☁·,經營業績躍居全球建材企業榜首✘╃·₪。
2016年到2021年↟☁·,中國建材集團資產總額從5645億元增至6522億元↟☁·,營業收入從2612億元增至4155億元◕││☁╃、淨利潤從50億元增至287億元↟☁·,以上三項指標6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達3%◕││☁╃、10%和42%✘╃·₪。
今年6月↟☁·,中國建材集團正式獲批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此之前↟☁·,在產業集團轉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方面↟☁·,中國建材已試點3年✘╃·₪。周育先介紹稱↟☁·,經過試點↟☁·,中國建材從過去以基礎建材業務為主的一家產業集團↟☁·,成功轉型為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其中↟☁·,新材料產業利潤佔比超過50%(2022年上半年)的材料產業投資公司↟☁·,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
10年來↟☁·,中國建材集團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礎建材製造商◕││☁╃、世界領先的新材料開發商和綜合服務商✘╃·₪。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纖維◕││☁╃、風電葉片◕││☁╃、水泥和玻璃工程等7項業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30微米柔性可摺疊玻璃◕││☁╃、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電子玻璃◕││☁╃、T800和T1000高效能碳纖維◕││☁╃、高強玻纖紗◕││☁╃、超特高壓支柱瓷絕緣子◕││☁╃、特種塗料等一大批新材料實現工業化量產↟☁·,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保障✘╃·₪。
如何跑贏新材料產業賽道◕₪?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2012年以來↟☁·,中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在原材料工業佔比達15%✘╃·₪。
但挑戰依然不小✘╃·₪。周育先坦言↟☁·,中國新材料產業還處於從中低端產品自給自足向中高階產品自主研發◕││☁╃、進口替代的過渡階段↟☁·,位於全球新材料產業第二梯隊↟☁·,與美國◕││☁╃、日本等存在一定差距✘╃·₪。總體上看↟☁·,中國材料領域仍然以傳統材料為主↟☁·,新材料產業關鍵技術相對不足↟☁·,高階新材料國內供給有限◕││☁╃、受制於人的短板問題仍然突出✘╃·₪。
周育先透露↟☁·,中國建材牽頭設立國內最大規模之一的新材料產業基金↟☁·,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智慧供應鏈平臺◕││☁╃、大資料中心↟☁·,成功推出“水泥+”模式和“我找車”智慧物流平臺等創新模式✘╃·₪。 未來幾年↟☁·,中國建材將秉持“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使命↟☁·,著力推進新材料產業的高階化◕││☁╃、量產化◕││☁╃、全球化↟☁·,保障國家材料產業鏈的戰略安全✘╃·₪。
一是大力開展新材料的研發✘╃·₪。圍繞國家戰略安全◕││☁╃、全球技術前沿等佈局↟☁·,開展無機非金屬材料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聚集基礎性研發◕││☁╃、應用性研發✘╃·₪。
二是大力推動新材料的應用✘╃·₪。發揮行業影響力↟☁·,建立和完善產品標準◕││☁╃、應用規範↟☁·,透過技術創新提高低成本規模化製造水平↟☁·,透過機制改革提升市場化運營能力✘╃·₪。
三是積極推進新材料的全球佈局✘╃·₪。鞏固擴大集團已有的產業優勢↟☁·,穩步推進玻璃纖維◕││☁╃、石膏板◕││☁╃、風電葉片的海外佈局建設✘╃·₪。